創新海事環保審判機制、設立島嶼審判點及巡回法庭、搭建海洋環保平臺——
海口海事法院立足海事審判職能 服務保障海南生態文明建設
法制周報記者 萬朝暉 王薇
“其海上傾廢行為已構成違法,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了實際損害及持久影響……”今年3月26日,海口海事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海南首例海洋環保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并當庭宣判,判令被告海南中匯疏浚工程有限公司、陳鍶、海口瀏源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連帶賠償環境污染損害860余萬元,并在全國性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
這是海口海事法院加強海洋環保案件審判工作的一個縮影。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建設是黨中央對海南“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基礎和保障。海南作為管轄約200萬平方公里海域的島嶼省份,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成為其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重中之重。近年來,海口海事法院不斷加強海洋環境司法保護力度,以海洋環保案件的審理為著力點,通過創新構建海事環保審判機制、搭建海洋環保平臺、設立島嶼審判點和巡回法庭等,將海洋環保訴訟打造為具有海口海事法院特色的亮點品牌,努力構建共治共享的海洋環境保護新格局。
據統計,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海口海事法院共受理涉海洋生態和海洋環境資源案件116件,其中兩宗案件入選2019年度全國法院環境資源典型案例,一宗案件入選全國第九屆(2019年度)十大公益訴訟。
設立海上巡回法庭
延伸海事司法管轄觸角
制定《海上巡回法庭及島嶼審判點工作制度》,開展覆蓋黃巖島、美濟礁等島嶼和水域的海上巡回審判和法治宣傳,航程2000余海里。分別在西沙晉卿島掛牌成立島嶼審判點,在中國海監執法船和“長樂公主”號郵輪上掛牌成立海上巡回法庭,進一步延伸海事司法的有效管轄。
“設立海上巡回法庭及島嶼審判點是海口海事法院深入貫徹落實中央12號文件精神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部署的具體舉措,對于加強海洋的開發和權益保護,推動南海資源開發服務保障基地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海口海事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建立司法協作聯動
形成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合力
去年9月,海口海事法院對公益訴訟起訴人文昌市檢察院訴被告文昌市農業農村局海洋行政公益訴訟一案宣判。該案是海南首例海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經審理,海口海事法院依法確認被告對其轄區海域內的違法定置網未完全履行法定職責的行為違法,并責令被告單位在6個月內繼續履行法定職責。
海口海事法院積極參與海洋環保公益訴訟協作意見前期文件起草、溝通協調工作,促成海南省人民檢察院、海南省農業農村廳等7家單位聯合簽署該文件,統一規范了海南環保公益訴訟程序。
記者了解到,海口海事法院還與海南海事局、海南海警局等單位簽訂合作框架協議,進一步暢通涉海行政機關與司法機關的工作銜接,建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控機制,推動陸海統籌保護和發展,構建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共同體。
“近日我們將與廣州海事法院、北海海事法院簽訂《“北部灣-瓊州海峽”海洋環境資源司法保護合作協議》。”海口海事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介紹說,按照《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部署,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聯動發展,建立起瓊、桂、粵三地司法協作聯動、環保信息共享、跨域案件會商的海洋環保海事司法合作機制。
在此之前,海南省檢察院第二分院訴福建安達康船務有限公司海洋環保公益訴訟一案中,裁定對直接實施采砂行為的“安達康3699”號船舶實施扣押,但缺少船舶資料,其所處位置更是無從得知,海口海事法院一方面委托廈門海事法院到船籍港核實船舶資料,另一方面向海口海事局請求協助查找船舶位置,使得“安達康3699”號船舶所有權人主動賠款。順暢的合作機制,為案件高效辦理提供了強大助力。
創新海事環保審判機制
筑牢海洋發展法治屏障
今年6月4日下午,海口海事法院海事庭的3名法官與4名人民陪審員對4宗非法采砂引發的海洋環保公益訴訟案件進行了遠程合議,隨著大家一致意見的形成和裁判文書的簽署,該4宗案件的一審程序告一段落。
近年來,海口海事法院創新海事環保審判機制,逐步建立起一支專業化的海洋環保審判團隊。“在全院范圍內精心抽選精干審判人員,挑選長期從事海洋資源研究、海洋產業開發的專家學者、民主黨派人士等陪審員組成海洋環保公益訴訟七人合議庭。” 海口海事法院相關負責人說,專業化的審判團隊為海洋環保案件的審理提供了堅實保障。
在環保公益訴訟案件中,作為侵權行為人的被告常常怠于應訴,甚至法律文書無法送達,極大阻礙了案件的審理進程。為解決這一困境,承辦人主動引導公益訴訟起訴人申請保全,以此督促被告主動現身、積極應訴。今年共對3宗案件中5名被告的財產采取了保全措施,扣押船舶3艘次,查封房產1套,凍結銀行賬戶數十個。財產保全的效果立竿見影,該5名被告一改保全前的避而不見,不僅積極應訴,還有2名被告提供了100萬元的現金擔保。
“將民事公益訴訟案件與刑事案件關聯起來,將民事賠償情況作為刑事案件中被告人量刑的考量因素,以此促成海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調解,并保障賠付款及時全額到位,提高訴訟效益。”海口海事法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海口海事法院積極探索公益訴訟案件審理新模式。
據了解,今年以來,該院共有5宗案件通過調解和保全方式收回賠償款200余萬元。
如何發揮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教育作用,提升群眾生態環保意識?對此,海口海事法院在依法審結中央環保督察組關注的金水門水上游船海鮮酒樓涉海洋環境污染的行政案件和美麗沙海域非法傾倒固體垃圾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后,向媒體主動、及時、準確發布權威信息,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為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今年,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及《現場》欄目,《法治日報》《人民法院報》等新聞媒體均對海口海事法院海洋生態環保工作進行了報道。
據了解,海口海事法院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部署和省委要求,大力推進海事審判“三合一”等一系列改革,努力構建更加完善的海洋環保司法體系,以實際行動為加快海南自貿港建設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貢獻海事司法力量。
責編:廖悠悠